Being 170.jpg
首度參加2016年第66屆柏林影展獲益良多,每天早上9點爬起床參與競賽單元媒體場,和梅莉史翠普、克里夫歐文、蕾雅瑟杜等評審同場觀影真是像做夢般。因為在柏林的時間有限,有時又要分心給其他單元,所以主競賽單元共18部競賽片只看了14部,而主競賽單元中的非競賽片也看了2部,以下是高登的觀影心得和小小評比,歡迎參考。(其他單元陸續發文分享) #Berlinale

■競賽片Competition

◤《熱愛十七》(Being 17) A- 8.5/10分
《野戀》(The Wild Reeds / Les roseaux sauvages)、《愛滋味》(The Witnesses / Les témoins)法國名導安德烈泰希內(André Téchiné)新片《熱愛十七》(Being 17),是部極可口的青春(男同志)電影。故事描述兩個高中同班同學看似互看不順眼,但隨著影片以「三個學期」作分段敘事,兩人的關係也循序漸進,完全能滿足同志觀眾的預期,兩男也不能免俗的獻上三點全裸互換角色性愛戲,讓觀眾ㄧ覽無遺。

影片不僅止於血氣方剛的少男情懷總是濕,更把故事篇幅拓展至兩男的親人,再由家庭支線強化這兩位17歲男孩互依互存的關係,相當可喜。泰希內這回終於不再讓同性悲情苦戀,是近年看到最「皆大歡喜」的同志電影,兩名年輕男演員Kacey Mottet Klein、Corentin Fila的絕佳默契火花四射,讓這趟觀影過程如沐春風,個人認為他倆值得共擁柏林影帝銀熊獎;演醫師母親的女演員Sandrine Kiberlain討喜自在的演出也讓人難忘。

片中男主角常穿的T-shirt上頭寫著「My Dream is Live」為影片寫下最佳觀影註腳。

《熱愛十七》(Being 17/Quand on a 17 ans)
France 2016, 116 min
French
by André Téchiné
with Sandrine Kiberlain / Kacey Mottet Klein / Corentin Fila / Alexis Loret


Things to Come3.jpg
◤《愛情未來》(Things to Come) A- 8.5/10分
影后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在新片《愛情未來》中飾演一位教師,25年的婚姻生活因丈夫外遇告終、瘋狂母親病逝,接連的噩運讓她認為她的生命就此劃下句點⋯。

雖然此片題材不算新鮮,但劇本卻寫得巧且不落俗套,失婚的中年婦女沒有比照《托斯卡尼艷陽下》(Under the Tuscan Sun)的戴安蓮恩(Diane Lane)與猛男相戀,儘管痛不欲生亦沒出現試圖輕生的負面橋段,《巴黎電幻世代》(Eden)導演米雅韓桑露芙(Mia Hansen-Løve)以優雅且輕柔的方式,處理主角由失婚、親人過世到女兒生子的種種經歷,當事過境遷這份雲淡風輕,隨遇而安的泰然讓人感到格外平靜。的確,世間情愛千百種,別因為頓失生活重心,而忘了享受生命的所有可能性。

雨蓓的演出內斂又有趣,對丈夫說:「我以爲你會愛我很久」讓人揪心,其後對丈夫暗自發怒的舉止又讓人發噱,柏林影后熱門。

愛情未來》(Things to Come/L' avenir)
France / Germany 2016, 100 min
French
by Mia Hansen-Løve
with Isabelle Huppert / André Marcon / Roman Kolinka / Edith Scob / Sarah Le Picard


The Commune3.jpg
◤《丹麥共居生活》(The Commune) A- 8.5/10分
柏林影后競爭超激烈,看完《丹麥共居生活》(
The Commune)深覺女主角曲娜第爾漢(Trine Dyrholm)根本有《藍色茉莉》(Blue Jasmine)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的氣勢,我想投她ㄧ票!

故事並不尋常,兩夫妻帶著女兒住進ㄧ間大房子,還揪了ㄧ些人共住在一起,教師丈夫搞上嫩妹學生,更入住原本平和的複合家庭中,全片就此刻劃「大老婆」的心路歷程,大篇幅描述被威脅的女主角其面對小三入侵種種複雜的情緒轉折,佯裝大器卻又心如刀割,深深扣住觀者的敏感神經,讓這次柏林影后呈現三強鼎立的局面(《愛情未來/Tings to Come》伊莎貝雨蓓、《24 Weeks》尤莉亞嫣琪)。

情節發展與主角抉擇從不循常軌走,有時感到荒謬傻眼且諷刺,完全超乎你的預期,但回頭想想那不正是你我的人生?也讓這場觀影心情猶如洗三溫暖,又驚又喜又黯然淚下,異常痛快。

《丹麥共居生活》(The Commune/Kollektivet)
Denmark / Sweden / Netherlands 2015, 111 min
Danish
by Thomas Vinterberg
with Trine Dyrholm / Ulrich Thomsen / Helene Reingaard / Neumann / Martha Sofie Wallstrøm / Hansen / Lars Ranthe


長江圖.jpg
◤《長江圖》 A- 8.5/10分
本屆柏林影展唯一入圍的華語競賽片《長江圖》成績出色,儘管國際媒體試片估計超過30-40名觀眾陸續離席,但留到最後的觀眾卻是拍手叫好,可以想見它會是部反應兩極的電影,卻也將成為當代頗重要的華語藝術片,這部孤寂惆悵、溫柔迷人的生命詩篇,ㄧ但沉浸,便會著迷。

故事主角秦昊飾演的行船工高淳,父親過世後隨長江逆流而上,每到一定點便以詩敘情,文藝氣息十分濃厚;期間辛芷蕾所飾演的女子安路如鬼魅般出現,兩人ㄧ再相會、分離,原來這是一場關於男人悼念過往的心靈之旅,主要兜轉在對已逝戀人如夢似幻的回憶之中—「她不會再回頭,卻也不會忘記他」啊,絕美。

親自為影片寫了八首詩,甚至下海擔任第三人稱旁白的編導楊超,早在2005年便已有此拍攝計劃,耗時四年才完成劇本,在他眼裡的長江,是時間、是生命,也涵蓋了生命中的種種情感—親情、愛情。在命運的洪流裡,人和人因緣交會,卻也難逃時間的殘酷考驗,你死命想留住的,到頭來發現還是得讓它走,編導也藉此隱諭過度開發的長江,早已不是歷史書上我們所認識的那個長江。

故事如航行般緩慢推進,它不像是劇情片,沒有傳統三幕劇任何高潮起伏,一切都以主角幽微心境出發,當主角在第98天抵達長江的源頭如同迴光返照,你自然隨主角突破生命的盲點,憂傷與悔憾得以釋懷,進而以ㄧ份寬容與尊重,看待事過境遷和事與願違。這部魔幻寫實電影,透過攝影大師李屏賓的運鏡與動人配樂的加持下,更加強觀影的感染力。

楊超的《長江圖》令人不免想起畢贛的《路邊野餐》,中國大陸的確需要這樣的藝術電影,長江這回駛進柏林,很好奇梅姨率領的評審團包括克里夫歐文等西方電影工作者該如何審視,不論這回得獎與否,它已引領華語電影走向ㄧ個高度。

《長江圖》(Chang Jiang Tu/Crosscurrent)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5, 116 min
Mandarin
by Yang Chao
with Qin Hao / Xin Zhi Lei / Wu Lipeng / Wang Hongwei / Jiang Hualin


Fire at Sea2.jpg
◤《海上焰火》(Fire at Sea) B+ 8/10分
蘭佩杜薩—位於地中海中部的ㄧ座小島,它是許多非洲難民試圖搭載小船渴望重獲自由的目的地,無奈在抵達終點前,許多難民便已死亡;故事另一主線是生長在這座島上的一個小男孩,他的童言童語、無憂無慮,更對應了當今世局、現實社會的殘酷。

導演Gianfranco Rosi以紀錄片形式灌注人道主義精神,讓人觀後不禁對此片肅然起敬,特別欣賞故事最後特意補捉了人物的沉思畫面,再由小男孩獨自玩耍作終結,除了哀悼受苦難的亡靈,對於未來也蒙上了一層無奈與茫然,因此它讓我聞到了金熊獎味。

◤《海上焰火》(Fire at Sea/Fuocoammare)
Italy / France 2015, 108 min
Italian, English
by Gianfranco Rosi
with Samuele Pucillo / Mattias Cucina / Samuele Caruana / Pietro Bartolo


24 Weeks4.jpg
◤《24 Weeks》   B+ 8/10分
《24 Weeks》讓在場女性觀眾幾乎都哭了。女主角是ㄧ個知名的喜劇演員,和丈夫滿心期待第二個孩子的誕生,卻被醫師告知未出世的孩子患有唐氏症,幾經掙扎下夫妻倆決定生下他,怎知孩子還患有其他疾病,就算孩子出世也將接受繁雜的手術治療,接踵而來的壞消息也讓夫妻關係面臨前所未有的殘酷考驗。

本片涉及墮胎議題,釋出許多狀況題考驗這對夫妻的同時,也與觀眾隔空進行討論,究竟怎樣的決定才是對或是錯?女主角尤莉亞嫣琪(Julia Jentsch)把戲演得相當收斂,就像片中她的藝人工作,當站上舞台的那ㄧ刻就得把所有情緒拋在最後,她的演出令人普遍認可,也成爲此回柏林影后熱門之一。

《24 Weeks》(24 Wochen)
Germany 2016, 102 min
German
by Anne Zohra Berrached
with Julia Jentsch / Bjarne Mädel / Johanna Gastdorf / Emilia Pieske / Maria Dragus


Genius.jpg
◤《天才柏金斯》(Genius)  B+ 8/10分
柯林佛斯(Colin Firth)《Genius》演得極好,這位出版社總編的優雅內斂,與新銳天才作家裘德洛(Jude Law)的瘋狂不羈,兩人演出相輔相成充滿化學效應,男人間的動人情誼結局淚盈眶,全片主要也是由這兩人撐起來的。

《天才柏金斯》(Genius
Great Britain / USA 2016, 104 min
English
by Michael Grandage
with Colin Firth / Jude Law / Nicole Kidman / Laura Linney / Guy Pearce


soynero2.jpg
◤《我是尼羅》(Soy Nero) B 7.5/10分
懷抱著美國公民夢的墨西哥青年,跨越邊界柵欄到了美國,進而報名志願役赴中東戰地,只為了早日實現他的美國夢,最後才發現不論走到哪,終究被視為異類般格格不入。這是關於滿懷抱負和希望的青年,流浪在現實世界中的心碎醒覺之旅,期望證明自己,但這個自己卻不自覺地被消磨殆盡,當過兵的男人應更有所共鳴。

《我是尼羅》(Soy Nero)
Germany / France / Mexico 2016, 120 min
English, Spanish
by Rafi Pitts
with Johnny Ortiz / Rory Cochrane / Aml Ameen / Darrell Britt-Gibson / Michael Harney


Hedi.jpg
◤《推銷員之戀》(Hedi) B 7.5/10分
25歲青年凡事都由家中老媽做決定,舉凡工作、舉止、甚至婚姻,這名外表老成的青年,在婚禮前夕和ㄧ個陌生女子相戀,渴望自由卻因親情包袱躊躇不前。敘事簡潔自然,套句媒體友人說,人生劇展無誤。

《推銷員之戀》(Hedi/Inhebbek Hedi)
Tunisia / Belgium / France 2016, 88 min
Arabic
by Mohamed Ben Attia
with Majd Mastoura / Rym Ben Messaoud / Sabah Bouzouita / Hakim Boumessoudi / Omnia Ben Ghali


Death in Sarajevo2.jpg
◤《歡迎光臨塞拉耶佛大飯店》(Death in Sarajevo)  B 7/10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ㄧ百年,在Sarajevo最好的Europa酒店,經理正準備迎接重要的外交貴賓,電視台記者正進行戰後的深度訪談,此時酒店卻彌漫著一股不安的氣息,一場未知的風暴即將席捲而來。編導將這間「Europa」酒店反應當今歐洲政治、社會的種種現象,敘事冷靜語帶諷刺。

《歡迎光臨塞拉耶佛大飯店》(Death in Sarajevo/Smrt u Sarajevu / Mort à Sarajevo)
France / Bosnia and Herzegovina 2016, 85 min
Bosnian
by Danis Tanović
with Jacques Weber / Snežana Vidović / Izudin Bajrović / Vedrana Seksan / Muhamed Hadžović


Midnight Special2.jpg
◤《通天眼》(Midnight Special) B   7/10分
開場以為喬爾埃哲頓(Joel Edgerton)、麥克夏儂(Michael Shannon)是對綁架男童的罪犯,沒想到當這位整天戴著蛙鏡似的男童Jaeden Lieberher用發光的雙眼射人時,我就開始對此片感到不對勁,外星混搭題材總難有好結局⋯確實,它看來有點意思卻又讓人摸不著頭緒,然而喬爾埃哲頓、克絲汀鄧絲特(Kirsten Dunst)的出現,卻提點我此片頗有《小芽的奇幻人生》(The Odd Life of Timothy Green)、《驚悚末日》(Melancholia)的意境,也帶點奈沙瑪蘭(M. Night Shyamalan)的趣味。

《通天眼》(Midnight Special)
USA 2015, 112 min
English
by Jeff Nichols
with Michael Shannon / Joel Edgerton / Kirsten Dunst / Jaeden Lieberher / Adam Driver


Alone in Berlin2.jpg
◤《柏林孤影》(Alone in Berlin)   B- 6.5/10分
首先,我想為這部媒體評價不高、觀眾席出現噓聲的電影平反一下,它真的沒有想像中這麼差,但這部典型的好萊塢片也的確沒有驚喜就是。

《柏林孤影》講述40年代的柏林,ㄧ對工人階級夫婦其獨生子在戰場上被槍殺身亡,痛失愛子的夫婦因而意識覺醒,認為希特勒政權只是在製造戰爭機器,扼殺無辜的老百姓,於是悄然進行他們的「革命」行動-在數百個地點發放反希特勒文字的明信片。故事僅止於此,但幾位演員的表現讓影片具有可看性,如:艾瑪湯普遜(Emma Thompson)、布蘭登葛利森(Brendan Gleeson)、丹尼爾布爾(Daniel Brühl),特別是飾演父親的布蘭登葛利森,身為ㄧ家之主把憤怒與傷悲都壓抑在心底,一幕兩夫婦為死去的兒子慶祝22歲冥誕時讓人潰堤,布蘭登葛利森內斂動人的演出是此回柏林影展個人期待的影帝人選。

《柏林孤影》(Alone in Berlin)
Germany / France / Great Britain 2016, 103 min
English
by Vincent Perez
with Emma Thompson / Brendan Gleeson / Daniel Brühl / Mikael Persbrandt / Monique Chaumette


united.jpg
◤《愛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Love) B- 6.5/10分
四個女人的故事,在波蘭社會變遷過程中,情和慾則是永遠無法改變的課題。本片敘事風格冷靜,但尺度卻大膽直接,內在情慾的暗湧讓人印象深刻,特別是最後ㄧ段飾演中年俄語教師的Dorota Kolak默默暗戀年輕舞蹈教師,Dorota Kolak的演出扣人心弦。

《愛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Love/Zjednoczone stany miłości)
Poland / Sweden 2016, 104 min
Polish
by Tomasz Wasilewski
with Julia Kijowska / Magdalena Cielecka / Dorota Kolak / Marta Nieradkiewicz / Łukasz Simlat


letter2.jpg
◤《Letters from War》 B- 6/10分
這部來自葡萄牙的競賽片,和《長江圖》有異曲同工之妙,兩片皆充滿詩意,若追求情節的峰迴路轉,這兩片皆不宜服用。此片以大量的旁白女聲,讀著在戰地當軍醫的丈夫所捎來的信息,黑白攝影畫面美得觸動人心,戰亂中被迫分開的愛侶悲嘆無奈,但旁白過量與情節貧乏也讓人略顯疲態。
 
《Letters from War》(Cartas da guerra)
Portugal 2016, 105 min
Portuguese
by Ivo M. Ferreira
with Miguel Nunes / Margarida Vila-Nova / Ricardo Pereira / João Pedro Vaz / João Pedro Mamede


■主競賽單元之非競賽片Competition (out of competition)

The Patriarch.jpg
◤《Mahana》 B 7/10分
60年代的紐西蘭,兩大氏族彼此敵對,影片透過14歲青少年Simeon的視角,發掘兩大氏族的恩怨情仇與秘辛,對於獨裁霸道的祖父Tamihana,Simeon的勇於發聲被視為忤逆,但他依然勇敢堅定地走往他認為正確的路,然而血濃於水的家族背景,亦成為他一生免不了的羈絆。影片敘事方式雖然有點芭樂,但它仍傳遞了真誠和勇氣,以及恩怨情仇後的寬容與釋懷。此片也帶領觀眾認識了毛利族,其中剪羊毛大賽真的頗有意思。
 
《Mahana》(The Patriarch)
New Zealand / Australia 2015, 103 min
English, Maori
by Lee Tamahori
with Temuera Morrison / Akuhata Keefe / Nancy Brunning / Jim Moriarty / Regan Taylor


Hail, Caesar!4.jpg
◤《凱薩萬歲!》(Hail, Caesar!) B- 6.5/10分
看完開幕片柯恩兄弟(Joel & Ethan Coen)的《Hail, Caesar!》發現兩大亮點!查寧塔圖(Channing Tatum)穿水手服又唱又跳踢踏舞讓人目不轉睛,另ㄧ位則是阿爾登埃倫瑞奇(Alden Ehrenreich),片中這位擅演西部牛仔片的男演員跨進棚內拍戲格格不入,實在好搶太好笑。這不是歌舞片,是部冷調喜劇,媒體場反應普普,而每個大明星大多只出現一小段,好像玩仙女棒,光火瞬間就滅掉。

《凱薩萬歲!》(Hail, Caesar!)
USA / Great Britain 2015, 106 min
English
by Joel & Ethan Coen
with Josh Brolin / George Clooney / Alden Ehrenreich / Ralph Fiennes / Jonah Hill


文/楊達敬 Gordon Yang 2016.02 加入我的電影粉絲團!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達敬 Gordon 的頭像
    楊達敬 Gordon

    Gordon高登影想

    楊達敬 Gord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